📁
loongsoncsprj2020-manual
  • 1. 简介
  • 1.1龙芯实验箱介绍
  • 1.2实验箱测试流程
  • 2. 基于FPGA的MIPS32SCPU实现
    • 2.1 Vivado开发环境
      • 2.1.1 Vivado环境的安装
      • 2.1.2 Vivado的基本使用
      • 2.1.3 Vivado和实验板的连接
    • 2.2 基于soc_up的移植过程
      • 2.2.1 Flash的烧录
      • 2.2.2 FPGA固化方法
      • 2.2.3 串口工具的使用
      • 2.2.4 TFTP服务器的搭建及使用
      • 2.2.5 Liunx内核的移植过程
    • 2.3 ROM的初始化
      • 2.3.1 ROM的初始化过程
      • 2.3.2 测试程序编译流程
    • 2.4 基于NaiveMIPS的移植过程
      • 2.4.1 NavieMIPS的综合运行
      • 2.4.2 supervisor的启动过程
      • 2.4.3 U-Boot的启动过程
      • 2.4.4 ucore的启动过程
    • 2.5 ILA的使用方法
  • 3. MIPS32S CPU上的ucore教学操作系统
    • 3.1 make 命令的使用
    • 3.2 交叉工具链介绍
    • 3.3 交叉编译环境的配置
    • 3.4 U-Boot的移植过程
    • 3.5 QEMU介绍
    • 3.6 ucore编译方法
    • 3.7 龙芯编译环境配置
    • 3.8 对supervisor交互程序term.py的修改
  • 4. MIPS32S上的C0编译器实验
  • 系统集成
Powered by GitBook
On this page
  • 原理
  • 实现方法

Was this helpful?

  1. 2. 基于FPGA的MIPS32SCPU实现
  2. 2.2 基于soc_up的移植过程

2.2.1 Flash的烧录

此方法用于烧写程序至可插拔 flash中

原理

该方法是使用龙芯开源的 gs132 核搭建了一个小的 soc,该 soc 外设有串口、flash 芯片和指令数据 ram,该 soc 在 FPGA 上生成的 bit 流文件可实现通过串口在线编程 flash 芯片, 编程过程中,不需要拔下 flash 芯片,且速率达到 6KB/sec。

实现方法

  1. 将目录lab_environment_v1.00\flash_programmer\programmer_by_uart 下的programmer_by_uart.bit 文件通过vivado下载至FPGA。

  2. 通过串口线将FPGA连接至主机,通过将PMON的二进制文件 (FPGA_test_v1.00\FPGA_soc_test目录下的gzrom.bin文件)烧录至flash中,其中波特率选为230400,连接正常后,根据提示,键盘输入x表示开始使用xmodem模式传输串口软件使用xmodem模式传输binary文件。等待传输完成,编程过程中,不需要拔下 flash 芯片。

( ECOM和SecureCRT 软件位于lab_environment_v1.00\uart_soft,可直接运行与windows环境下,如果过程不成功可以尝试在设备管理器处设置串口的波特率,Linux环境下使用 minicom工具,关于串口工具的使用,可以查看2.2.3串口工具的使用)

Previous2.2 基于soc_up的移植过程Next2.2.2 FPGA固化方法

Last updated 5 years ago

Was this helpful?